台灣魯迅書目

一、原始文本

001. 魯迅著:《狂人日記》(台北標準國語通信學會,1947年)。

002. 魯迅著,楊逵編:《中國文藝叢書~阿Q正傳》(台北:東華書局,1947年)

003. 魯迅著,藍明谷譯:《現代文學學習叢書~故鄉》(台灣現代文學研究會,1947年)。

004. 魯迅著:《狂人日記》(台北:谷風出版社,1987年)。

005. 魯迅著:《阿Q正傳》(台北:谷風出版社,1987年)。

006. 魯迅著:《魯迅》(台北:光復出版社,1988年)。

007. 魯迅著,張清柏、史克非編:《中國名家系列書~阿Q正傳》(台北:輔新書局,1988年)。

008. 魯迅著:《狂人日記》(台南:大夏出版社,1989年)

009. 魯迅著,黃菊編:《魯迅全集》(全十三卷)(台北:唐山出版社,1989年)。

010. 魯迅著:《魯迅全集》(臺北:谷風,1989年)

011. 魯迅著,張瀛玉、黃世芬與林芬安編:《魯迅全集》(台北:谷風出版,1989年12月)。

012. 魯迅著,張瀛玉、呂榮君編:《魯迅全集》(全十六卷)(台北:谷風出版社,1989年)。

013. 魯迅著,項懿君編:《魯迅作品全集》(全三十三卷)(台北:風雲時代出版公司,1989年)。

014. 魯迅著:《小說選集叢書~三十年代小說名著》(台北:智揚出版社,1989年)。

015. 魯迅著:《魯迅小語錄》(台北:智慧大學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6. 魯迅著:《朝花夕拾》(台北:金楓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7. 魯迅著:《彷徨》(台北:金楓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8. 魯迅著:《魯迅語錄》(台北:天元出版社,1990年)

019. 魯迅著:《魯迅小說精選》(台北:滿庭芳出版社,1991年)。

020. 魯迅著:《青少年魯迅讀本》(台北:業強出版社,1991年)。

021. 魯迅著:《狂人日記》(台北:林白出版社,1991年)。

022. 魯迅著:《魯迅論戰文選》(台北:風雲時代出版公司,1991年)。

023. 魯迅著:《魯迅論戰文選》(台北:風雲時代,1991年)。

024. 魯迅著:《魯迅小說史論文集:中國小說史略及其他》,(台北:里仁書局,1992年)。

025. 魯迅著:《彷徨》(台南:金安出版社,1993年)。

026. 魯迅著:《阿Q正傳》(台南:金安出版社,1993年)。

027. 魯迅著:《魯迅自傳》,(台北:龍文出版社,1993年)。

028. 魯迅著,盧今、侯吉諒編:《中國新文學大師名著賞析1~魯迅》,(台北:海風出版社,1993年)。

029. 魯迅著:《阿Q正傳》(台北:將門文物出版社,1994年)。

030. 魯迅著,楊澤編:《魯迅小說集》(台北:洪範書店,1994年)。

031. 魯迅著,楊澤主編:《魯迅小說集》(台北:洪範書店,2000年5月)。


二、專書

001. 孫隆基:《中國文化的深層結構》(台北:唐山出版社,1980年)。

002. 蔡陸主編:《魯迅與阿Q正傳》(台北:四季出版社,1981年)。

003. 余英時:《史學與傳統》(台北:時報出版社,1982年)。

004. 蘇雪林:《二三十年代作家與作品》(台北:純文學出版社,1983年)。

005. 趙聰:《新文學作家列傳》(台北﹕時報出版公司,1983年)。

006. 柏楊:《醜陋的中國人》(台北:林白出版社,1985年)。

007. 劉心皇:《魯迅這個人》(台北﹕東大圖書公司,1986年)。

008. 夏志清:《導讀〈阿Q正傳〉》(台北﹕金楓出版社,1987年)。

009. 曹聚仁:《魯迅的一生》(台北:新潮社文化事業有限公司,1987年)。

010. 汪暉:《反抗絕望》(台北:久大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1. 金耀基:《從傳統到現代》(台北:時報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2. 馬小鶴譯:《東方民族的思維方法》(台北:淑馨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3. 陳炳良編:《中國現代文學新貌》(台北:學生書局,1990年)。

014. 王友琴:《魯迅與中國現代文化震(台北:水牛出版社,1991年)。

015. 周行之:《魯迅與「左聯」》(台北﹕文史哲出版社,1991年)。

016. 徐于:《現代中國文學過眼錄》(台北:時報出版社,1991年)。

017. 鄭心伶:《魯迅學論稿》(台北:東西文化事業公司,1992年)。

018. 王潤華:《魯迅小說新論》(台北:東大圖書股份有限公司,1992年)。

019. 張琢:《中國文明與魯迅的批評》(台北:桂冠出版社,1993年)。

020. 孫郁:《被褻瀆的魯迅》(台北﹕群言出版社,1994年)。

021. 陳炳良編:《魯迅研究平議》(台北﹕書林出版社,1994年)。


三、期刊

001. 林煥平:〈看了阿Q不知阿Q的為人~欣賞作品祇為其作品所迷〉,《中華日報.文藝欄》,1946年10月。

002. 林煥平:〈阿Q相~典型人物給予欣賞者的印象〉,《中華日報.文藝欄》,1946年11月。

003. 楊雲萍:〈紀念魯迅〉,《台灣文化(月刊)‧魯迅逝世十周年特輯》一卷第二期,1946年。

004. 劉心皇:〈平心論魯迅→鄭著《魯迅正傳》讀後〉,《中國時報》,1978年12月。

005. 茶陵:〈鄭老師的《魯迅正傳》〉,《出版與研究》第三十七期,1979年1月。

006. 何雨文:〈共產黨怎樣套牢魯迅〉,《青年戰士報》,1980年3月。

007. 徐復觀:〈漫談魯迅〉,《中國文學論集》,1980年10月。

008. 劉心皇:〈魯迅究竟拿了誰底錢→盧布乎?國幣乎?〉,《青年戰士報》,1981年1月。

009. 衣魚:〈批判魯迅的基本資料〉,《書評書目》第九十五期,1981年3月。

010. 衣魚〈批判魯迅的基本資料→補遺〉,《書評書目》第九十六期,1981年5月。

011. 楊義:〈應該如何認識五四文學革命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第4期,1983年。

012. 徐鵬緒:〈魯迅在中國現代小說題材領域的革命〉,《魯迅研究》第4期,1983年。

013. 楊澤:〈盜火者魯迅其人其文〉,《魯迅小說集》(臺北:洪範出版社,1984年)。

014. 沈松僑:《學衡派與五四時期的反新文化運動》(臺北,國立臺灣大學出版委員會,1984年)。

015. 王富仁:〈《吶喊》《徬徨》綜論〉,《文學評論》第3期,1985年。

016. 林毓生,杭之譯:〈魯迅思想的特質〉《當代》第八期,1986年12月,頁88~96。

017. 余英時:〈五四運動與中國傳統〉,《中國思想傳統的現代詮釋》(臺北:聯經,1987年)。

018. 王德威:〈魯迅之後──五四小說傳統的繼起者〉,《眾聲喧嘩》(臺北:遠流,1988年)。

019. 夏志清:〈關於〈藥〉~吶喊〉,《聯合文學》三卷第七期,1988年5月。

020. 方瑜、司馬中原等:〈現代人看醜陋的中國人阿Q~再評價魯迅的《阿Q正傳》〉,《聯合文學》四卷第二期,1988年12月。

021. 王曉初:〈五四新文學的審美形態與在形式〉,《現代文學研究叢刊》第2期,1991年。

022. 周芳芸:〈封建制度的犧牲品〉,《中國現代著名作家研究》第5期,1991年。

023. 史莽:〈淺論魯迅的散文〉,《作家研究》第6期,1991年。

024. 周行之:《魯迅與「左聯」》,(台灣:文史哲書局,1991年)。

025. 馬森:〈魯迅的小說是啟蒙文學〉,《中國論壇》三十一卷第十二期,1991年9月。

026. 李明濱:〈令所有的人都感到親切-魯迅作品在蘇聯的流傳和研究〉,《中國文化月刊》第一四四期,1991年10月,頁42~62。

027. 葉維廉:〈兩間餘一卒、荷戟獨徬徨-論魯迅兼談《野草》的語言藝術〉,《當代》第六十八期,1991年12月。

028. 葉維廉:〈兩間餘一卒、荷戟獨徬徨-論魯迅兼談《野草》的語言藝術〉,《當代》第68期,(1991年12月)。

029. 陳高原:〈論近代中國改造國民性的社會思潮〉,《近代史研究》第67期,1992年1月。

030. 林毓生:〈魯迅個人主義的性質與含意——兼論「國民性」問題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第12期,1992年8月。

031. 孫隆基:〈世紀末的魯迅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第12期,1992年8月。

032. 張素貞:〈魯迅小說中的知識分子〉,《中央日報》,1992年11月。

033. 周昌龍:〈魯迅的傳統和反傳統思想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十卷第二期,1992年12月,頁193~209。

034. 林素娥:〈文本‧閱讀與再現:魯迅《藥》的五種讀法〉,《中外文學》二十三卷第一期,1994年6月。

035. 楊澤:〈在臺灣讀魯迅的國族文學〉《中外文學》第23卷第6期,1994年11月。

036. 潘光哲:〈近現代中國「改造國民性」的討論〉,《近代中國史研究通訊》第19期,1995年3月。

037. 趙制陽:〈魯迅論詩經評介〉,《孔孟學報》第六十九期,1995年3月。

038. 陳海文:〈「啟蒙」與「覺悟」——再論社會學與中國文化啟蒙〉,《二十一世紀》第28期,1995年4月。

039. 楊澤:〈邊緣的抵抗→試論魯迅的現代性與否定性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國際研討會論文集:從晚清、五四到日據時代台灣新文學》,1995年。

040. 張瑞芬:〈大師的第一堂課→辜鴻銘、魯迅和沈從文〉,《國文天地》十一卷第一期,1995年6月。

041. 楊照:〈重讀魯迅小說集「吶喊」、「徬徨」向「庸眾」宣戰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15卷7期,1995年6月。

042. 楊澤:〈恨世者魯迅〉,《聯合文學》第136期,1996年3月。

043. 史蓮娜:〈五四時期克魯泡特金對中國的影響〉,《漢學研究》第十四卷第一期,1996年6月,頁157~176。

044. 程捷:〈魯迅和人文精神的重建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研究》第11期,1996年。

045. 楊昌年:〈凝鍊的沉黯→魯迅散文〉,《國文天地》十二卷第八期,1997年1月。

046. 林積萍:〈別求新聲於異邦→析論魯迅的《摩羅詩力說》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理論》第七期,1997年7月。

047. 蔡登山:〈「不盡的情河」→魯迅與許廣平十年攜手共艱危〉,《國文天地》十三卷第六期,1997年11月。

048. 沈松僑:〈我以我血薦軒轅-黃帝神話與晚清的國族建構〉,《台灣社會研究》第28期,1997年12月。

049. 李梁淑:〈百草園的天空→從《朝花夕拾》看魯迅的童年生活〉,《國文天地》十三卷第十一期,1998年4月。

050. 余英時等著:《五四新論-「五四」八十週年紀念論文集》,(臺北:聯經,1999年)。

051. 楊照:〈讀陳芳明散文集→與魯迅的宿命交會〉,《聯合文學》十五卷第七期,1999年5月。

052. 楊照:〈重讀魯迅小說集《吶喊》、《徬徨》向「庸眾」宣戰〉,《聯合文學》十五卷第七期,1999年5月。

053. 汪衛東:〈魯迅國民性批判的內在邏輯系統〉,《魯迅研究月刊》第207期,1999年7月。

054. 江日新:〈阿Q之怒:失序的價值重估與自我毒化的自欺〉,《中國文哲研究集刊》第十五期,1999年9月。

055. 陳素貞:〈中國/臺灣的娜拉哪裡去?→從魯迅的「娜拉走後怎樣」談廖輝英的《油麻菜籽》,兼比較魯迅《祝福》與《傷逝》筆下的女性困境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理論》第十五期,1999年9月。

056. 賴瀅宇:〈論魯迅短篇小說作品中對當時社會之批判意識〉,《中國文化月刊》第二三五期,1999年10月。

057. 向明:〈魯迅與商禽〉,《藍星詩學》第五期,2000年3月。

058. 陳素貞:〈春色滿園關不住→談魯迅小說《肥皂》中性的浮潛與父權的失落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理論》第十七集,2000年3月。

059. 林敏潔:〈我可以愛!─魯迅的婚戀經歷〉,《歷史月刊》第一四七期,2000年4月。

060. 廖淑芳:〈魯迅、賴和鄉土經驗的比較〉,《台灣文學學報》第一期,2000年6月。

061. 王尚寬:〈才子兄弟冤家手足→魯迅與周作人(一)、(二)、(三)〉,《中外雜誌》六十八卷第二、三、四期,2000年8、9、10月。

062. 王麗華:〈魯迅《吶喊》《彷徨》中量詞探究〉,《中文學報》第六集,2000年12月。

063. 許雪姬:〈評《台灣文化再構築一九四五~一九四七光影→魯迅思想受容行方》「黃英哲著」〉,《國史館館刊》第二十九期,2000年12月。

064. 張慧珍:〈試析魯迅《祝福》中之嘲諷手法〉,《中國語文》第五二二期,2000年12月。

065. 嚴善錞:〈魯迅影響下的趙延年與趙延年畫中的魯迅〉,《藝術家》五十二卷第一期,2001年1月。

066. 宋邦珍:〈魯迅《祝福》之敘述觀點〉,《中國語文》第五二五期,2001年3月。

067. 楊昌年:〈魯迅的《狂人日記》〉,《歷史月刊》第一五八期,2001年3月。

068. 王國良:〈魯迅輯校整理古籍的成績與影響─以以《古小說鉤沈》、《唐宋傳奇集》、《嵇康集》為例〉,《東吳中文學報》第七集,2001年5月。

069. 秦林芳:〈論魯迅小說的生命意識〉,《中國文化月刊》第二五五期,2001年6月。

070. 陳俊宏:〈當代《話本》研究的問題─以魯迅《中國小說史略》為中心〉,《受業集》第二集,2001年8月。

071. 劉祖光:〈魯迅早期作品的互為文本性→後結構主義的解讀〉,《東亞季刊》三十二卷第四期,2001年10月。

072. 拙著:〈魯迅簡譜〉,《古今藝文》二十八卷第一期,2001年11月。

073. 拙著:〈魯迅小說研究史之回顧(上)〉,《古今藝文》二十八卷第一期,2001年11月。

074. 拙著:〈魯迅小說研究史之回顧(下)〉,《古今藝文》二十八卷第二期,2002年2月。

075. 游勝冠:〈我生不幸為俘囚,豈關種族他人優→由歷史的差異性看賴和不同於魯迅的啟蒙立場〉,《國文天地》十七卷第十期,2002年3月。

076. 蕭綺玉:〈魯迅「野草」中所呈現的矛盾、徬徨與懷疑感〉,《雄中學報》第五集,2002年4月。

077. 蔡登山:〈還歷史一個真實─讀《魯迅與我七十年》有感「周海嬰著」〉,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》第四十三期,2002年7月。

078. 蔡登山:〈父子情─兼談魯迅死於須藤誤診之說〉,《歷史月刊》第一七五期,2002年8月。

079. 楊若萍:〈從敘事者與敘述視角看魯迅小說的敘事技巧〉,《東方人文學誌》一卷第三期,2002年9月。

080. 顏健富:〈發現孩童與失去孩童→論魯迅對孩童屬性的建構〉,《漢學研究》二十卷第二期,2002年12月。

081. 劉紹鈴:〈狂夫之言,聖人擇焉?─管窺魯迅筆下的狂人與中國現代性〉,《中極學刊》第二期,2002年12月。

082. 喬宗:〈論析魯迅小說中的「醫」與「病」〉,《育達學報》第十六集,2002年12月。

083. 劉祖光:〈魯迅思想中的「肉體生命意識」芻議〉,《東亞季刊》三十四卷第二期,2003年4月。

084. 蔡登山:〈堪稱知己的史家之筆─重讀曹聚仁《魯迅評傳》〉,《全國新書資訊月刊》第五十二期,2003年4月。

085. 溫玉菁:〈從《狂人日記》、《孔乙己》看魯迅創作的旨趣〉,《中國語文》九十三卷第五期,2003年11月。

086. 蔡登山:〈從詩人到戰士-創造社的圍攻魯迅〉,《傳記文學》八十四卷第一期,2004年1月。


四、學位論文

001. 陳明德:《「五四」知識分子之意識形態研究-從民初社會文化變遷取向剖析》,(淡江中國文學所碩論,1990年)。

002. 鄭懿瀛:《魯迅與中國現代知識分子-從「吶喊」到「彷徨」的心路歷程》,(政治大學歷史所碩論,1990年)。

003. 李權洪:《三十年代革命文學論爭之研究》,(政治大學中國文學所碩論,1992年)。

004. 吳怡萍:《北伐前後婦女解放觀的轉變→以魯迅、茅盾、丁玲小說為中心的探討》(台北:政治大學碩士論文,1994年)。

005. 金仁哲:《巴金《激流三部曲》研究》,(文大中研所博士論文,1995年)。

006. 王瑞達:《魯迅與五四反傳統精神》(台北:輔仁大學碩士論文,1996年)。

007. 蔡輝振:《魯迅小說研究》,(香港珠海大學博士論文,1997年)。

008. 楊若萍:《魯迅小說人物研究》(台北:文化大學碩士論文,1998年)。

009. 蕭綺玉:《《野草》與魯迅的黑暗思想》(高雄:師範大學碩士論文,1998年)。

010. 張淑伶:《魯迅受俄國文學影響研究》,(淡江大學俄羅斯研究所碩論,2000年)。

011. 張燕萍:《人間的條件→鍾理和文學裡的魯迅》(台中:靜宜大學碩士論文,2001年)。

012. 具景謨:《魯迅小說主題意識之研究》(台北:臺灣師範大學博士論文,2001年)。

013. 顏健富:《論魯迅《吶喊》、《徬徨》國民性建構》,(臺灣大學中文研究所碩論,2002年)。

014. 黃正文:《魯迅留日期間對其一生人格塑造的影響研究(1902年─1909年)》(台北:文化大學碩士論文,2002年)。

015. 楊雅:《吳趼人與魯迅小說中的第一人稱敘事觀點運用》(台北:中山大學碩士論文,2002年)。

016. 戴嘉辰:《魯迅、周作人民間文學理論研究》(花蓮:師範學院碩士論文,2002年)。

017. 黃燦銘:《魯迅的「改造國民性」思想研究》,(國立臺東大學教育研究所碩論,2003年)。

018. 汪詩詩:《魯迅、卡繆,尼采讀者─接受比較研究》,(輔仁大學法國語文學研究所碩論,2003年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