海外魯迅研究

一、原始文本

(一)英文

001. 梁乾社譯:《阿Q正傳》(上海:商務印書館,1926年)。

002. 米爾斯譯:《阿Q的悲劇及其它當代中國當代短篇小說》(英國倫敦:喬治.勞特利出版社,1930年)。

003. 愛德迦.斯諾(Show,Edgar):《活的中國》(英國倫敦:喬治.哈令普書店,1936年)。

004. 王齊曾(Wang,ChiChen)譯:《阿Q及其它-魯迅小說選》(美國紐約:哥倫比亞大學出版社,1941年)。

005. 楊憲益與戴乃迪夫婦合譯:《魯迅小說集》(中國:中國北京外文出版社,1941年)。

006. 威廉.萊爾(Lyell,WilliamA.,Jr.)譯:《借閱叢書-魯迅作品選讀》(美國康涅狄格:耶魯大學遠東出版社,1967年)。

007. 戴乃迪、楊海合譯:《無聲的中國-魯迅作品選讀》(英國倫敦:牛津大學出版社,1973年)。

008. 楊憲益與戴乃迪夫婦合譯:《魯迅短篇小說全集》(中國北京外文出版社與美國印第安那大學共同出版,1981年)。

009. 楊憲益與戴乃迪夫婦合譯:《吶喊》(中國北京:外文出版社,1981)。

010. 威廉.萊爾譯:《魯迅小說集》(美國夏威夷:夏威夷大學出版社,1990年)。

011. 威廉.萊爾譯:《〈狂人日記〉及其它小說》(美國夏威夷:夏威夷大學出版社,1990年)。


(二)俄文

001. 王希禮(Vasiliev,BorisAlexandrovic)譯:《阿Q正傳》(列寧格勒:激浪出版社,1929年)。

002. 科金、高世華合譯:《當代中國短篇小說集》(莫斯科:青年進徫軍出版社,1929出版社)。

003. 羅果夫譯:《魯迅選集》(莫斯科:國家文學出版社,1945年)。

004. 莫斯科國家科學院編譯:《魯迅紀念冊》(1950年)。

005. 莫斯科《真理報》編譯:《魯迅小說選》(1950年)。

006. 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編譯:《魯迅文集》(1953年)。

007. 莫斯科國家文學出版社編譯:《魯迅短篇小說集》(1953年)。

008. 捷多夫譯:《魯迅短篇小說集》(阿穆爾:地區出版社,1953年)。

009. 波茲涅耶娃譯:《二十世紀外國文學作品選讀》(莫斯科:教育出版社,1955年)。

010. 艾德林編譯:《〈阿Q正傳〉及其它小說》(莫斯科:國家兒童出版社,1960年)。

011. 羅果夫譯:《魯迅短篇小說集》(莫斯科:國家文學出版社,1960年)。

012. 費德林編:《世界文學名著叢書-魯迅中短篇小說選》(莫斯科:國家文學出版社,1971年)。


(三)日文

001. 松浦圭三譯:《阿Q正傳》(東京:白楊社,1931年)。

002. 林守仁(山上正義)譯:《阿Q正傳》(東京:四六書院,1931年)。

003. 井上紅梅譯:《魯迅全集》(東京:改造社,1932年)。

004. 佐滕春夫、增田涉合譯:《魯迅選集》(東京:岩波書店,1935年)。

005. 井上紅梅等合譯:《大魯迅全集》(東京:改造社,1937年)。

006. 田中清一郎、中澤信三合譯:《阿Q正傳》(東京:鳩書房,1952年)。

007. 中澤信三合譯:《阿Q正傳》(東京:未來社,1953年)。

008. 竹內好譯:《魯迅作品選》(東京:築摩書房,1953年)。

009. 小田岳夫、田中清一郎合譯:《魯迅選集》(東京:青木書店,1953年)。

010. 竹內好、松之茂夫合譯:《現代中國文學全集.魯迅》(東京:河出書房,1954年)。

011. 田中清一郎譯注:《阿Q正傳》(東京:東京大學書林社,1955年)。

012. 增田涉譯:《阿Q正傳》(東京:角川書庫,1962年)。

013. 松之茂夫譯:《阿Q正傳.狂人日記》(東京:旺文社,1970年)。

014. 高橋合已譯:《吶喊》(東京:中央公論社,1973年)。

015. 松之茂夫、和田武司合譯:《吶喊.徬惶.故事新邊.朝花夕拾》(東京:講談社,1975年)。

016. 駒田信二譯:《魯迅作品集》(東京:講談社,1979年)。

017. 增田涉、竹內好、松之茂夫合譯:《魯迅選集》(東京:岩波書店,1980年)。

018. 鄉浦杲編譯:《魯迅全集》(東京:學習研究社,1983年)。


(四)其他

法文

001. 敬隱漁譯:《中國當代短篇小說家作品選》(巴黎里埃:德爾書局,1929年)。

002. 保羅.加瑪底譯:《阿Q正傳》(法國巴黎:聯合出版公司,1953年)。

003. 馬蒂納.瓦萊特.埃默里譯:《阿Q正傳》(法國巴黎:第七大學東方出版中心,1975年)。

馬來文

001. 李全壽譯:《魯迅小說集-長明燈》(馬來西亞:國家語文局,1984年)。

印尼文

001. 陳燕生譯:《阿Q正傳》(印尼:印尼翡翠文教基金會,1963年)。

002. 善奴譯:《阿Q正傳》(印尼:醒悟文教基金會,1963年)。

003. 善奴譯:《魯迅短篇小說選》(印尼:醒悟文教基金會,1963年)。

越南文

001. 潘魁譯:《魯迅小說選》(越南河內:建設出版社,1955年)。

002. 鄧台梅、張政合譯:《阿Q正傳》(越南河內:建設出版社,1957年)。

003. 張政譯:《吶喊》(越南河內:文化出版社,1961年)。

004. 張政譯:《魯迅短篇小說選》(越南河內:文化出版社,1971年)。

005. 張政譯:《阿Q正傳》(越南河內:文學出版社,1982年)。

韓文

001. 仡年譯:《魯迅小說選》(北韓平壤:國立出版社,1956年)。

002. 李家源譯:《魯迅小說選》(南韓漢城:精研社,1963年)。

003. 成元慶譯:《阿Q正傳》(南韓漢城:三中堂文庫,1975年)。

004. 張基槿譯:《三省世界文學全集-阿Q正傳‧狂人日記》(南韓漢城:三省出版社,1975年)。


二、專書

001. 俄.B.彼德羅夫:《曹迅生平與創作簡論》(莫斯科:國家文學出版社,1960年)。

002. 俄.B.謝曼諾夫:《十九世紀至二十世紀初的中國文學和魯迅》(莫斯科:蘇聯科學院亞洲民族研究所,1962年)。

003. 阿部兼也:《魯迅在仙台的紀錄》(平凡社,1978年)。

004. 新島純良:《讀魯迅》(晶文社,1979年)。

005. 上野惠司:《魯迅小說詞彙索引》(龍溪書舍,1979年)。

006. 內山完造、內山嘉吉、內山籬:《回憶魯迅》(社會思想社,1979年)。

007. A‧C斯科特:《二牛世紀中國的文學和藝術》(紐約:道布爾德書局,1963年)。

008. 周策縱:《五四運動研究概要》(麻省:哈佛大學出版社,1963年)。

009. 美.李歐梵:《五四作家的浪漫主義傾向》(哈佛大學出版社,1972年)。

010. 美.C.L.謝諾爾特:《魯迅的詩》(斯丹佛大學內部出版,1974年)。

011. 美.威廉.伯克利:《魯迅的現實觀》(加里福尼亞大學出版社,1976年)。


三、學位論文

001. 英.R.S.W.徐:《文體的研究,魯迅的詞匯》(劍橋大學博士論文,1972年)。

002. B‧克列勃索娃:〈魯迅和他的《故事新編》〉《東方文獻》28卷4期,1961,29卷2期左(布拉格:捷克科學院博士論文,1960年)。

003. H‧C‧米爾斯:《左翼時期的魯迅》(哥倫比亞大學博士論文,1963年)。

004. 美.威廉.萊爾:《魯迅短篇小說的舞台》(芝加哥大學博士論文,1971年)。

005. 美.C.J艾伯:《蘇聯論魯迅》(印第安那大學博士論文,1971年)。

006. 美.孫肖玲:《魯迅和國的木刻運動(1929—1936)》(斯坦福大學博士論文,1972年)。


四、期刊論文

(一)英文

001. H‧C米爾斯:〈魯迅和共產黨〉,《中國季刊》,1960年4月。

002. J‧D納里:〈西方文學對《狂人日記》的影響〉,《東方和非洲研究學報》23卷2期,1960年。

003. J‧普實克:〈魯迅,革命家和藝術家〉,《東方文學》55卷6~7期,1960年。

004. 戴維斯,悉尼:〈二十世紀中國的革命如文學〉,《澳大利亞東方社會報》3卷2期,1963年。

005. A‧泰戈爾:〈現代中國五學的最初二十年〉,《哲學季刊》29卷1期,1963~1964。

006. 夏濟安:〈魯迅作品的黑暗面〉,《亞洲研究》23卷2期,1964年。

007. 夏志清:〈現代中國文學家的責任感〉,《中國透視》,1967年。

008. A‧泰戈爾:〈1918-1937年間中國的文學論爭〉,東亞文化研究中心,1967年。

009. L‧W‧索奇爾姆:〈魯迅和現代中國革命〉,《耶魯法國研究》39卷,1967年。

010. B‧克列勃索娃:〈魯迅對現代中國思想和文學的貢獻〉,《新東方》,1968年。

011. J‧普實克:〈魯迅的《懷舊》-中國現代文學的先聲〉,《亞洲研究報》第29期,1969年。

012. 高恩德:〈現代中國文學對所謂“被壓迫民族”的承讓(1918-1937)〉,《亞洲研究》,1970年6月。

013. 夏濟安:〈魯迅和左聯的解散〉,《黑暗的閘門-關于中國左翼文學運動之研究》(西雅圖:華盛頓大學出版社,1971年)。

014. 美.M.戈德曼:〈左翼作家對白話運動的評論〉,《五四運動論叢》(麻省哈佛大學,1972年)。

015. 澳.N.亨特、A.R.戴維斯:〈對左聯作家的另一觀察〉,《尋求同一,亞洲的現代文學和創造藝術》(雪梨:安格斯和羅伯遜書局,1974年)。

016. 澳.F.格魯納、A.R.戴維斯:〈對三十年代初期中國左聯的文化政治意義的幾點研究〉,《尋求同一,亞洲的現代文學和創造藝術》(雪梨:安格斯和羅伯遜書局,1974年)。

017. 美.帕特里克.哈南:〈魯迅小說的技巧〉,《亞洲學報》(哈佛大學,1974年)。

018. 美.H.R.伊羅生:〈《草鞋腳》後記及作者介紹〉,《草鞋腳:中國短篇小說選》(麻省理工學院出版社,1974年)。

019. 美.C.布雷特:〈魯迅和木刻運動〉,《今日中國》59期,1976年。

020. 美.C.H.米爾期:〈魯迅:文學與革命-從摩羅到馬克斯〉,《五四時代的中國現代文學》(哈佛大學出版社,1977年)。

021. 美.李歐梵:〈一個作家的誕生—關於魯迅求學經歷的筆記〉,《五四時代的中國現代文學》(哈佛大學出版社,1977年)。

022. 美.D.佛克馬:〈俄國文學對魯迅的影響〉,《五四時代的中國現代文學》(哈佛大學出版社,1977年)。

023. 美.米琳娜.多列熱諾娃.維林吉諾娃:〈魯迅的《葯》〉,《五四時代的中國現代文學》(哈佛大學出版社,1977年)。

024. 林毓生:〈魯迅的複雜意識〉,《中國意識的危機》(威斯康新大學出版社,1979年)。


(二)日文

001. 尾崎秀樹:〈關於魯迅的舊式結婚〉,《文學》(1960年5月號)。

002. 猪俣庄八:〈關於中國小說史的變遷—以其補訂為中心〉,《東京中國學報》第9期,(1960年)。

003. 高田昭二:〈關於魯迅的《孤獨者》〉,《岡山大學法文學部學術紀要》第13期(1960年)。

004. 猪俣庄八:〈魯迅年譜補遺—以彷徨時期為中心〉,《北海道大學文學部紀要》第九期(1961年)。

005. 林盛道:〈論文豪魯迅的一個方面—小論兩篇〉,《北九州大學外國語學院學部紀要》第1號(1961年)。

006. 鹿地亘:〈魯迅與毛澤東〉,《近代文學》(1961年1月~2月號)。

007. 丸山昇:〈魯迅和“一個宣言”〉,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第一號(1961年)。

008. 細谷正子:〈圍繞著醫學的志向—日本留學時代的魯迅〉,《中國文學研究》第1號,1961年。

009. 平野謙:〈文學的“一廂情愿”—評未來社版《魯迅》〉,《讀賣新聞》,1961年。

010. 泉大八:〈魯迅《阿Q正傳》〉,《新日本文學》(1961年6月號)。

011. 志賀正年:〈魯迅與民間文藝〉,《天理大學學報》,(1961年11月~12月)。

012. 鹿地亘:〈關於魯迅的“政治遠見”〉,《文學評論》,1962年11月號。

013. 尾上兼英:〈進化論與尼采〉,《中國現代文學選集》、《魯迅集》解說,1963年。

014. 米田利昭:〈尾崎秀樹著《和魯迅對話》及魯迅友之會編《魯迅友之會會報》〉,《日本文學》,1963年5月號。

015. 尾崎秀樹:〈魯迅與尾崎秀實〉,《魯迅選集》第4卷附錄(日本東京:岩波書店,1964年)。

016. 尾崎秀樹:〈魯迅的思考竹內好〉,《日本》(1965年2月號)。

017. 丸山昇:〈對《魯迅傳》的一個角度的分析〉,《讀書新聞》(1966年12月19日)。

018. 鹿地亘:〈魯迅的文學與思想的本質〉,《文化評論》(1966年10月號)。

019. 臼井吉見:〈魯迅與和平論者〉,《戰後》第11卷(1966年)。

020. 河野公平:〈和魯迅的會見—評小田嶽夫著《魯迅傳》〉,《讀書之友》(1966年11月)。

021. 丸山昇:〈魯迅、周楊和“國防文學”論戰〉,《學報》(1966年5月號)。

022. 竹內芳郎:〈魯迅—他的文學與革命〉,《文藝》(1967年5月號)。

023. 志賀正年:〈魯迅翻譯研究〉,《天理大學學報》(1967年10~12月)。

024. 高健:〈向魯迅學習〉,《魯迅選集》第8卷附錄(日本東京:岩波書店,1964年)。

025. 今村與志雄:〈日本文化魯迅、拉塞你〉,《日本文化與中國》(日本東京:大修館書店,1968年)。

026. 竹內實:〈關於魯迅的短刀〉,《吉川博士退休紀念論文集》(日本東京:筑摩書房,1968年)。

027. 北岡正子:〈魯迅的進化論〉,《近代中國的思想與文學》(1969年)。

028. 竹內實:〈魯迅與柔石〉,《文藝》(1969年12月號)。

029. 檜山久雄:〈左翼作家聯盟與魯迅〉,《新日本文學》(1969年2月號)。

030. 竹內實:〈魯迅《答徐懋庸並關於抗日統一戰線問題》文本的重新發現〉,《新日本文學》(1970年2月號)。

031. 檜山久雄:〈魯迅—革命時代的文學〉,《新日本文學》(1970年1~5月號)。

032. 飛鳥井雅道:〈學習魯迅與日本文學〉,《新日本文學》(1970年11月號)。

033. 高田淳:〈魯迅詩話〉,(中央公論社,1971年)。

034. 北新二:〈魯迅精神永生〉,《人民之星》(1971年9月24日,10月1日,10月8日)。

035. 橫松宗:〈魯迅思想研究筆記〉,《八幡大學文集》第22卷1~4號,(1971年4月)。

036. 川上久壽:〈陳紹禹(王明)和魯迅〉,《人文研究》第43卷(1971年11月)。

037. 木山英雄:〈關於《野草》的創作理論和方法〉,《東大東洋文化研究所紀要》第30冊(1971年)。

038. 丸山昇:〈魯迅和革命文學〉,(紀伊國屋書店,1972年)。

039. 北岡正子:〈《摩羅詩力說》材料來源考筆記〉,《野草》(1972年第七號至1980年第25號連載(未完))。

040. 吉田富夫:〈魯迅和光復會的革命家們〉,《現代的眼》(1972年6月號)。

041. 片山智行:〈魯迅的文學觀和革命文學〉,《人文研究》第23~24卷(1972年9月)。

042. 平川祐弘:〈魯迅的書信〉,《歷史與人物》,(1972年5月號)。

043. 李獻章:〈仙台醫院時的魯迅和藤野先生〉,(日本東京:岩波書店,1972年2月)。

044. 橫松宗:〈魯迅的思想─民族的怨恨〉,(河出書房新社,1973年)。

045. 中島長文:〈底本《摩羅詩力說》第四、五章─北岡正子作《摩羅詩力說材源考筆記》商榷〉,《飆風》,(1973年6月)。

046. 高田昭二:〈魯迅的小說〉,(岡山大學法文學部學術紀要(33),1973年)。

047. 木山英雄:〈“莊周韓非之毒”(魯迅的話)〉,《一橋論叢》69卷4號,(1973年4月)。

048. 島田由紀子:〈魯迅與女性解放〉,《集刊東洋學》第29卷(1973年)。

049. 坂出祥伸:〈魯迅與越社〉,《關西大學文學論集》22卷2號(1973年)。

050. 增井經夫:〈魯迅與西鄉〉,《歷史與人物》,(1973年2月號)。

051. 平川祐弘:〈庫萊克先生和藤野先生─漱石和魯迅〉,《新潮》(1973年2月號)。

052. 島田政雄:〈多喜二和魯迅〉,《人民之星》(1973年2月20日)。

053. 增田涉:〈魯迅和我〉,《每日新聞》(1973年10月25~26日)。

054. 橫川伸:〈加深魯迅研究〉,《每日新聞》(1973年11月20日)。

055. 伊藤虎丸:〈關於魯迅所受尼采思想的影響〉,《外國文學研究》(廣島大學,1973年第3期)。

056. 中野美代子:〈從諷刺到幽默〉,《展望》,(1974年2月號)。

057. 川上久壽:〈陳紹禹(王明)和魯迅〉,《人文研究》第43卷(1971年11月)。

058. 竹內實:〈魯迅、徐懋庸信及其后〉,《入矢教授、小川教授退休紀念、中國文學語言論集》,(1974年)。

059. 丸山昇:〈從文學中看愛情與青春─魯迅和許廣平的《兩地書》〉,《赤旗報》星期日版,(1974年6月9日)。

060. 檜山久雄:〈魯迅、漱石序說(上、下)〉,《文藝》(1974年4月號、1975年4月號)。

061. 增田涉:〈憶日中友好代表人物內山完造〉,《周刊日本和中國》,(1974年1月)。

062. 丸山昇:〈新發現的魯迅書簡〉,《新潮》,(1974年6月號)。

063. 大原信一:〈魯迅的雜文─散文的傳統和變革〉,《人文科學》2卷第3期,(1974年7月)。

064. 高比良光司:〈魯迅─顫抖的一生〉,(人民之星出版社,1975年)。

065. 伊藤虎丸:〈魯迅和終末論〉,(龍溪書舍,1975年)。

066. 高田淳:〈章炳麟‧章士釗‧魯迅〉,(龍溪書舍,1975年)。

067. 矢動丸廣:〈“魯迅的孔子批判〉,《人民之星》,(1975年12月11日)。

068. 丸山昇:〈魯迅的書信〉,《赤旗報》,(1975年8月3日)。

069. 丸山昇:〈關於《阿Q正傳》的日文翻譯〉,《海》(1975年9月號)。

070. 日高六郎:〈魯迅的《藤野先生》〉,《周刊日本和中國》(1975年9月15日)。

071. 增田涉:〈內山完造和魯迅〉,《周刊日本和中國》(1975年10月27-11月3日)。

072. 香坂順一:〈埋沒了五十年的魯迅雜文〉,《每日新聞》晚報(1975年10月12日)。

073. 永末嘉孝:〈《朝花夕拾》的世界〉,《九州中國學會報》(1975年20期)。

074. 竹內好:〈新編魯迅雜記、續魯迅雜記〉,(勁草書房,1976年)。

075. 三寶政美:〈論魯迅的《出發》〉,《日本中國學會報》第29期(1977年)。

076. 中井政喜:〈魯迅看到的“光明”─特別是支持他初期文學活動的思想與1918年頃的“光明”〉,《名古屋大學中國語學文學論集》第1期(1977年)。

077. 山田敬三:〈《故鄉》的位置─從孩提時代開始〉,《國語教學》第21期(1977年)。

078. 山田敬三:〈詩人魯迅〉,《咿啞》第9期(1977年11月)。

079. 兵藤正之助:〈武田泰淳續論─泰淳與魯迅〉,《文學》第45期(1977年8月)。

080. 中島長之:〈短篇小說《明天》〉,《滋賀大學國文》第15期(1977年12月)。

081. 高橋稔:〈關於中國文學中的“俠”,司馬遷與魯迅─關於他們二人的不同看法〉,《紀要‧人文科學》第29期(東京:東京學藝大學,1978年2月)。

082. 是永駿:〈《白光》本事與虛構〉,《野草》第21期(1978年2月)。

083. 上野惠司:〈魯迅作品的語法與詞匯〉,《語言文化論集》第8卷2期(筑波大學,1978年2月)。

084. 島田政雄:〈最近的魯迅研究〉,《中國研究學報》第360期(1978年2月)。

085. 小谷一郎:〈山田敬三的《魯迅的境界》〉,《野草》第21期(1978年2月)。

086. 北岡正子:〈《摩羅詩力說》中“人”的形成及其意義〉,《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》第7期(1978年3月)。

087. 芝田稔:〈魯迅《隨感錄》的詞彙〉,《關西大學中國文學會紀要》第7期(1978年3月)。

088. 三寶政美:〈寫作《兔和貓》和《壓的喜劇》的魯迅〉,《富山大學文學部紀要》第1期(1978年3月)。

089. 南云智:〈閑談《狂人日記》〉,《季節》第6期(1978年6月)。

090. 太田辰夫:〈魯迅與周作人〉,《神戶外大論叢》第29期(1978年8月)。

091. 太田進:〈試論《幸福的家庭》〉,《野草》第22期(1978年9月)。

092. 北罔正子:〈魯迅與裴多菲─“希望”淵源考〉,《文學》第46期(1978年9月)。

093. 丸尾常喜:〈關於阿Q、周作人及“長毛”〉,《熱風》(1978年9月)。

094. 野津俊敬:〈關於奇怪的人頭之歌─《鑄劍》歌謠雜考〉,《熱風》(1978年10月)。

095. 大谷通順:〈讀《奔月》〉,《熱風》(1978年10月)。

096. 川本榮三郎:〈魯迅回憶作品中的情景描寫─試論取決于文體比較的一般與個別〉,《中國語學》第225期,1978年11月)。

097. 高田昭二:〈關於魯迅的雜文〉,《愛媛大學法文學部論集》11(1978年12月)。

098. 山田敬三:〈魯迅與日本─作為反面遺產的民族的記憶〉,《咿啞》第11期(1978年12月)。

099. 南云智:〈“昨天晚上,很好的月光”〉,《季節》(1978年12月10日)。

100. 佐藤一郎:〈魯迅雜文中的羅曼‧羅蘭〉,《羅曼‧羅蘭研究》第130期(1978年)。

101. 永末嘉孝:〈山田敬三《魯迅的境界》〉,《中國文學論集》7(九州:九州大學,1978年)。

102. 中井政喜:〈試論魯迅與《工人綏惠略夫》的巧合(上)(下)〉,《野草》第23期、第24期(1979年)。

103. 井上九壽:〈魯迅與朱安〉,《紀要》《人文科學》第17期(1979年)。

104. 荒木修:〈論魯迅《狂人日記》的第十三章〉,《中國文學論叢》第7期。

105. 新村徹:〈“新月派”與魯迅(上)(下)〉,《中國文學論叢》第7期(1979年3月)。

106. 松島駿:〈魯迅試論稿〉,《外國語學部論集》第10期(1979年6月)。

107. 今村與志雄:〈鄒韜奮與魯迅〉,《文學》第47期(1979年6月)。

108. 岡田英宏:〈魯迅眼中的日本人〉,《中央公論》第94期(1979年7月)。

109. 林田慎慎助:〈魯迅與魏晉文風(一)(二)〉《刨文》第187,188期(1979年7月)。

110. 中安美惠子:〈魯迅小說詞匯研究─以介詞為主〉,《中國語學研究》第19期(1979年8月)。

111. 谷行博:〈《謾》、《默》、《四日》─魯迅早期翻譯之一般〉,《大阪經濟大學論集》第132期,1979年11月。

112. 菱沼透:〈未名社諸君─聚集在魯迅周圍的青年們〉,《中國研究月報》第381期,1979年11月。

113. 三寶政美:〈魯迅《彷徨》-《祝福》和《在酒樓上》中的「我」〉,《中國語》1979年11月。

114. 山本教子:〈魯迅與《狂人日記》〉,《愛媛國文研究》第29期(1979年)。

115. 丸尾常喜:〈論魯迅早期的「神思」概念〉,《中國文史哲學論集》(1979年)。

116. 伊藤虎丸:〈魯迅早期的尼采觀與明治文學-論有關「民族」、「個人」、「革命」的預言的意義〉,《中國文車哲學論集》(1979年)。

117. 丸山昇:〈中國的魯迅研究-在實証與回憶方面有成就〉,《讀賣新聞》(1980年3月17日)。

118. 駒田信二:〈中國的小說-從產生小說到魯迅〉,《岩波講座‧文學》第5期(1980年12月)。

119. 淺川史:〈怎樣掌握魯迅文學-《魯迅》之批判的研究〉,《社會評論》第25期(1980年3月)。

120. 鈴木健之:〈杭州與魯迅及其弟子們〉,《中國研究月報》第386、387期(1980年4月)。

121. 三寶政美:〈《補天》解釋的餘地〉,《野草》第25期(1980年5月)

122. 井東洋男:〈芥川龍之介與魯迅〉,《亞洲季刊》第12期(1980年6月)。

123. 川本榮三郎:〈魯迅的比手法-他的文體論研究〉,《集刊東洋學》第43期(1980年5月)。

124. 伊藤虎丸、松永正義:〈魯迅與明治三十年代的文學-關於民族主義者〉,《日本文學》1980年6月。

125. 野村邦進:〈魯迅的《一件小事》-關於危的解釋〉,《麥燈》第15期(1980年6月)。

126. 井垣清明:〈讀《魯迅日記》手稿〉,《魯迅友之會會報》第1期(1980年6月)。

127. 守屋雅代:〈魯迅的孤獨-與H‧梅爾維爾的孤獨對照〉,《魯迅友之會會報》第1期(1980年6月)。

128. 飯倉照平:〈魯迅-表現法研究與批評〉,《岩波講座‧文學》(1980年7月)。

129. 星野泰子:〈「醉眼」-中的「朦朧」分析〉,《麥燈》第6期(1980年6月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