魯迅事蹟

一、日本求學時期:

魯迅1902年1月畢業於南京礦務鐵路學堂,4月赴日本留學,入東京弘文書院,11月,與許壽裳陶成章等百餘人在東京組成浙江同鄉會,決定出版《浙江潮》月刊。課餘積極參加當時愛國志士的反清革命活動。1903年3月,魯迅毅然剪去髮辮,拍攝下幅照片,贈許壽裳。↓

1904年與仙台醫學專門學校同學合影,攝於日本仙台,左起第一人為魯迅。↓

1909年與許壽裳等合影,攝於日本東京,前排左起第一人為魯迅。↓


二、返國任教時期

1909年冬,浙江省官立丙級師範學堂新任監督夏震武,欲於就職時行祭孔禮,激起全體教員的反對。魯迅、許壽裳等二十五位教員憤然辭職離校,移居湖州會館裡,迫使有關當局撤換夏震武。這是魯迅早年參加的一次反動,因夏震武頑固守舊,魯迅諷之為「夏木瓜」,乃稱這次反動為「木瓜之役」,下幅為木瓜之役勝利後浙江丙級師範教職員合影。↓

1910年9月,魯迅改任紹興府中學堂生物學教員及監學。1911年春,紹興府中學堂辛亥春季旅行於禹陵之紀念照片,左上角穿黑一者為魯迅。↓


三、教育部任職時期

1912年2月應教育總長蔡元培邀請,到南京任教育部部員,同年5月,隨臨時政府遷往北京。1915年1月,教育部全體部員攝影紀念,攝於北京,後排左起第三人為魯迅。↓


四、致力創作、翻譯時期

魯迅致力於創作,1918年4月〈狂人日記〉寫成,同年5月發表,此後陸續完成許多小說、雜文等創作。此外,魯迅亦翻譯許多外國作品,如俄國盲詩人愛羅先珂(1889-1952)的作品,下幅為1923年與愛羅先珂等合影,前排左起第一人為魯迅,第二人為愛羅先珂。↓

魯迅作品亦陸續翻譯成外國語文,下左圖為1925年5月為俄文譯本《阿Q正傳》所攝,下右圖為1925年7月為英文譯本《阿Q正傳》所攝,均攝於北京。↓

   


五、廣東任教時期

1926年8月應廈門大學邀請,赴任該校國文系教授兼國學研究院教授,同年11月17日攝於廈門大學,第四排右起第一人為魯迅。↓

1927年1月離開廈門到廣州中山大學,出任該校文學系主任兼教務主任。1927年1月4日攝於廈門,第二排右起第十一人為魯迅。↓

1927年8月19日攝於廣州。↓


六、上海時期

1927年9月27日,偕許廣平乘輪船離廣州,10月3日抵達上海,同月8日移寓景雲里二十三號,開始同居生活。1927年10月4日與許廣平等合影於上海,前排右起為魯迅、許廣平、周建人,後立者為孫伏園。↓

1927年10月抵達上海,上海學界,聞魯迅至,紛請前往演講,如勞動大學,立達學園,復旦大學,暨南大學,大夏大學,中華大學,光華大學等。下圖1927年11月19在光華大學演講後,攝於上海。↓

1930年9月25日,魯迅50歲生辰,與家人合影。↓

1933年2月17日,中國民權保障同盟總會歡迎英國作家蕭伯納合影,右起為魯迅、蔡元培、宋慶齡、蕭伯納、史沫特萊。↓

1933年9月13日,魯迅五十三歲生辰全家合影,攝於上海。↓

1936年2月11日應內山完造之邀,攝於上海新月亭。內山完造(1885-1959),日本人,自1917年在上海開內山書店,與魯迅交誼很深,魯迅因參加中國自由運動大同盟與柔石等被捕而遭到迫害時,內山曾熱情幫助魯迅避居在他的寓所。下圖左起第一人為魯迅,第三人為內山完造。↓

1936年10月8日,攝於上海全國木刻流動展覽會上,左起第一人為魯迅。↓


參考資料:
《魯迅》(北京:文物出版社,1976年)
蔡輝振:《魯迅小說研究》(高雄:復文圖書出版社,2001年)